免费法律咨询
    上海律师咨询—俞逸群律师
    13761890659
    首页 律师介绍 劳动仲裁 子女抚养 民商事 毒品犯罪 法律咨询 联系方式
  • 上海律师咨询
      • 律师信息

      • 上海律师咨询
        俞逸群律师

        手机:13761890659

        律所: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

        邮箱:540927600@qq.com

        Q Q:540927600

        地址:上海上海市静安区恒丰路299号
      • 律师介绍 / About Lawyer

        俞逸群律师,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上海律师协会会员,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

        查看更多

      最新文章

      • 人民法院作出诉前保全30日内,申请人未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应当如何处理?
      • 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未声明有仲裁协议的,应当如何处理?柳州知名刑事律师
      • 请求支付抚养费,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吗?柳州知名刑事律师
      • 上海金融法院管辖上海市辖区内应由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哪些第一审金融民商事案件?
      • 现在物价上涨,我可以起诉要求增加抚养费吗?太仓律师
      • 确定抚养费的时候,对方月总收入都包括哪些?
      • 抚养费是如何确定的?
      • 孩子的抚养权归我,会影响孩子继承对方的财产吗?
      • 孩子的继母强行把孩子送到我家,我与现任丈夫想抚养孩子应该怎么办?
      • 离婚后子女的抚养费金额如何确定?
      13761890659
    • 当前位置:首页 >> 劳动仲裁

        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1-08-31 16:26:50来源:上海律师咨询(https://www.00086.net/yyqshlszx)

        网友: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是怎样的?

        律师: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后,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接受其管理,用人单位支付报酬,双方由此产生劳动权利义务关系。那么申请劳动仲裁的流程是怎样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对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规定了两种:一般时效和特殊时效,一般时效是: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特殊时效是: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的劳动争议自劳动关系终止或解除之日起计算。

        1、申请仲裁。

        2、仲裁受理:仲裁委员会应当自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3、开庭审理:仲裁庭应当于开庭的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照自动撤诉自理,对被申请人可以做缺席裁决。

        4、仲裁调解: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及时裁决。



        在线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声明:该内容系握法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点击意见反馈提交问题,我们将按规定核实后及时处理。

        上海律师咨询

        文章来源:上海律师咨询
        律师:俞逸群【上海-上海市】
        执业机构: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

        律师个人站

        给他留言

        联系电话:13761890659

        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链接:http://www.00086.net/yyqshlszx/index.php?id=288076&r=article%2Fdetail [复制链接]

        http://www.00086.net/yyqshlszx/index.php?id=288076&r=article%2Fdetail
      • 上一篇:确定劳动关系仲裁程序是怎样的?
      • 申请劳动仲裁需要什么材料?:下一篇

    All Right Reserved 本站关键词: 上海律师咨询

    网站管理Copyright 2019-2020 上海律师咨询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13761890659 技术支持:握法网